原子荧光光谱仪厂家讲解荧光光谱仪的流路使用注意事项
原子荧光光谱仪的原子荧光光谱法是通过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发射强度,来确定待测元素含量的方法。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经过约10s,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称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分为共振荧光、直跃荧光、阶跃荧光等。
原子荧光光谱仪多采用断续流动进样方式。其进样泵压块的压力关系到进样及排废液的流速和流量。考虑到样品与还原剂的比例,在设计时还原剂用的泵管较进样泵管细。因此,如果压块压力调整不当就会造成还原剂进量不足或时断时续形成荧光强度偏低。
模拟显示图形不是半圆形而呈驼峰或波浪状,仔细调整压块压力后故障现象即消失。此故障发生的另一原因是仪器使用后没有及时用净酸清洗还原剂泵管,形成结晶,长期积累,逐渐阻塞还原剂流路。但与上述故障的区别是荧光强度逐渐降低,模拟显示图中曲线能成低矮的半圆状。
为避免上述故障产生,要求每次实验完毕,使用者应严格按下列步骤清洗管路:
1.用空白液在线清洗,以清洗掉残留样品,即在样品测试状态下泵入净酸和还原剂,同时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直至相对稳定。
2.将进样和还原剂的毛细管同时置于15%的净酸液内运行数分钟,清洗并且中和系统内的残余还原剂,防止结晶和腐蚀泵管。
3.将上述两根毛细管同时置于纯水中运行数分钟洗掉系统内残余酸液。
4.将毛细管置于空气中运行至无液体流出后关机。